“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,而政府采购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关键纽带,既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,更是保障质量效益的生命线。”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赵大军接受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访时,表达出了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。
2024年,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6928亿元大关,政府采购规模达662亿元,这两组数字不仅展示了“量”的跨越,更彰显了“质”的跃升——通过系统性改革,全区政府采购正以“刀刃向内”的勇气重塑发展动能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“隐形动力”。
砍掉10道“关卡”简政放权激活市场春水
“过去企业跑部门盖章等待审批,需要‘过关斩将’。”赵大军回忆起改革前的场景时说,“现在我们把10项审批权限取消下放,11项备案事项合并简化,全区政府采购实现‘一网通办’,就是要让市场活力充分迸发!”
为什么能实现这一转变呢?记者发现,这背后是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以“放”为先的深层逻辑。赵大军介绍,2024年,全区政府采购规模超662亿元,增幅为4.2%,节约资金超27亿元;面向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超179亿元,授予中小企业合同514亿元,占全部合同金额的77.6%,较2023年提升4.5个百分点。“中小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,我们要让中小企业‘进得来’,更要‘留得住’。”赵大军说。为此,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创新推出“信用+承诺”机制,免费提供采购文件、推广电子保函,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超16亿元,减少资金占用6.7亿元。
在跨区域合作中,内蒙古自治区同样敢为人先。与黑龙江、广东等省共建“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备忘录”,实现专家资源跨地域共享。“过去评标受限于本地专家库,现在专家资源像江河之水一样自由流动,项目的公正性提升了,企业的参与感也更强了。”赵大军举例说。
37类红线装上“电子眼” 数智监管精准清除僵尸企业
“放得开,更要管得住!”赵大军强调,政府采购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监管。面对曾经存在的围标串标、违规代理等问题,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以“数智化”为抓手,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,而这正是贯彻落实财政部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《关于开展2023年政府采购领域“四类”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的通知》和自治区政府办公厅《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》的具体实践。
在专项治理框架下,全区建立起“数据多跑路、问题精准找”的治理模式。依托“全区一张网”大数据平台,通过多维数据叠加分析,对采购人、供应商、代理机构、评审专家、公职人员五方的37种违法违规行为开展精准画像。2024年共筛查出“僵尸”供应商280家、违规代理机构151家,对422名不称职评审专家亮出“红牌”,这种“用算法代替肉眼、用模型代替经验”的监管方式,让监管效能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为强化治理穿透力,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创新建立“监管+整改+震慑”三位一体机制。一方面通过依托“全区一张网”的海量数据,通过多维叠加和对比分析,实时监测异常交易数据,自动预警高价采购、恶意串标等行为。另一方面将26家问题单位、132条整改记录上传至自治区党委监督贯通协调平台。此外,严格落实政府采购专管员制度,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。数据显示,通过建立信用记录“黑名单”,合规企业市场活力显著提升,中小企业合同份额较专项整治前增长22.4个百分点。
这场触及“神经末梢”的改革不仅带来数字的变化,更重塑了政府采购生态。过去查案要翻凭证、跑现场,现在通过数据画像就能锁定风险点。赵大军说,“我们正将专项整治成果转化为12项长效监管制度,用‘数据铁笼’守护政府采购的公平正义。”随着AI辅助评审、风险预警准确率达92%的智能系统全面铺开,内蒙古正以科技之剑为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护航。
AI管家让政策多跑路 暖心服务让企业少折腾
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始终将“服务”作为改革的落脚点。2025年,AI技术将在政府采购中全面铺开:智能招标文件辅助系统能自动拦截违规条款,AI辅助评审平台可将效率提升30%。“技术不仅要替代人力,更要降低人为干预的风险。”赵大军对创新充满信心。
为了让政策更接地气,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打造了政采智能机器人,实现政策解读、流程指引“一站式”服务。2024年,网站访问量突破2147.5万人次,发布政策解读1212篇。“我们不仅要让政策‘看得见’,更要让企业‘用得上’。”赵大军说。
高质答卷厚植民生温度 绿色转型构筑低碳新局
“政府采购的终极目标,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”赵大军在采访中多次强调。在绿色采购实践上,内蒙古自治区已迈出坚实步伐——呼和浩特、鄂尔多斯两市绿色建筑如春笋般拔地而起,2024年绿色建材采购规模同比增长37%,政府采购正以绿色杠杆撬动可持续发展。正如赵大军所言:“每笔政府采购订单都是生态答卷,我们要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财政力量。”
民生始终是改革的温度计。2024年,通过“832平台”为乡村振兴精准滴灌8811万元食堂食材,教育支出787亿元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3亿元、卫生健康支出429亿元,守护万家灯火,财政资金正化作润泽民生的春雨。“要把老百姓的获得感放进心坎里,用实实在在的民生账本诠释着财政改革的初心。”赵大军说。
面向未来,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计划2025年AI技术应用走在全国前列。赵大军描绘着智慧政务新图景:通过嵌入人工智能管理系统,实现招标文件智能纠错率99%、评审效率提升40%、风险预警准确率达92%的全流程变革。“这不是冰冷的技术叠加,而是让政府采购在阳光下运行得更高效、更透明。”赵大军表示。随着“数字中国”建设纵深推进,内蒙古财政正以“智能”之笔,在高质量发展画卷上挥洒出内蒙特色。
从“管钱”到“管事”、从“守门员”到“服务员”,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的改革实践,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“以人民为中心”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。赵大军强调:“唯有将改革进行到底,以质量锻造竞争力,才能为内蒙古自治区财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!”